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 2 3 4
总共66条微博

动态微博

牧场大秀场

查看: 6530|回复: 0

海洋牧场—承载中国渔业转型新希望

[复制链接]

350

主题

35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293
发表于 2017-12-4 11: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就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十三五”是推动我国渔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保持产业规模不萎缩、产业效益不降低、渔民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152.jpg


一、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海洋牧场建设就是在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在礁区以及周边海域投放一定数量趋礁性鱼类、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苗种,营造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域基础生产力水平,进而增加建设水域内的渔业资源数量和渔业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渔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渔业资源环境养护措施和渔业增殖方式。


       从世界范围看,已经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海洋牧场建设,其中最为成功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方面于1971年最早提出“海洋牧场”概念,1975年颁布《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把海洋牧场建设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1977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战略。经过近40年持续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2万亿日元(约合600亿人民币),1/5以上的近海海域已经建设为海洋牧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了当前维系日本沿岸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起步并不晚,上世纪80年代初即开展过相关科学试验性建设,也曾提出过“耕海牧渔”的概念,但其后实质性进展较为缓慢。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从 2007年起,在各方面积极努力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并直接带动了地方各级财政支持投入,使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了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近7亿元,已经建设人工鱼礁2000多万空立方米,礁区面积近170万亩,每年增殖放流的各类海洋生物苗种数量达到200亿尾(粒)以上,为海洋牧场建设大规模的大规模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大面积海水养殖以及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养殖方式,也为海洋牧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1.jpg


二、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的现实作用


       (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当前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水域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瓶颈”。从渔业产业内部讲,过度捕捞和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是造成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秉承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养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天然水域的自然生产力,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渔业实现绿色、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适应渔业发展规律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养为主”的方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渔业发展道路,成就巨大。但从历史角度看,与畜牧业狩猎、放牧、家养的完整发展历程相比,我国渔业一定程度上属于“跨越式”的发展,即未经过所谓的“放牧”阶段,就直接进入了“家养”阶段。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历史经验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水产养殖方面。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出现的很多问题,与上述因素存在很大关联。而且从世界范围看,即使大多数发达国家,当前推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和通用办法,仍然停留在捕捞和增殖两个层面上,水产养殖所占比重都不大。在我国渔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尊重事物科学发展规律,做到理性回归、补齐短板,也是创新和进步的一种体现。


       (三)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需要。受以往技术、资金、政策等条件制约,我国海洋渔业长期存在局部利用过度和发展空间尚未充分挖掘的矛盾问题。我国拥有42亿亩的大陆架渔场,其中浅海滩涂面积就有2亿亩,目前我国海水养殖面积约3000万亩,仅占浅海滩涂可利用面积15%左右,水域滩涂利用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目前我国海洋渔业主要依赖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两大产业类型,但都面临着不同问题,发展余地不大。同时,由于海洋捕捞强度过大等原因,迫使我国作业渔场不断向外海转移,而海水养殖受当前生产技术水平限制,很难扩展到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域。在10—50米等深线的海域范围内,相对形成一个渔业利用空白区域,处于“没鱼捞”和“没法养”的状态。充分利用好该部分海域空间,积极推动以海洋牧场建设,不仅能够为我国渔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四)推动转产转业工作的需要。自2002年起开展的 “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计划,其工作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遇到了一些工作难点和“瓶颈”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政策设计和工作过程中,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了“减船”方面,对转产转业渔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考虑不足。渔业是处于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一种产业形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只能通过渔业产业的内部转移和消化来完成,而且必须与捕捞渔民的生产特点和所掌握的生产技能相符合。积极吸纳捕捞渔民参与和从事海洋牧场建设,充分发挥其捕捞技术优势,为其创造出新的生产生活出路和创收增收途径,对推动对转产转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五)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实现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仍然是当前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实际情况看,捕捞产品质量安全相对有所保障,社会认可度也较高,但养殖产品受水域环境污染、养殖方式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隐患,社会认可程度也较低,直接影响到养殖产品的消费、价格和效益。由于海洋对污染物的自然降解效应,我国10米—50米等深线海域范围内的水质总体相对良好。在积极推进健康养殖、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充分利用海域天然生产力,生产更多质量安全有所保障、社会认可程度高的水产品,对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扩大水产品供应量和消费量以及提高渔业生产效益,都是有所帮助的。


150.jpg


三、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很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由于国情不同,一些做法也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渔船多、渔民多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渔业发展仍然担负着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必须与我国国情和渔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模式。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我国国情。在强调海洋牧场生态修复作用的同时,应更多立足于解决渔业产业持续发展和渔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从培育新的产业类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和渔民增收为主、生态修复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发展道路。在海洋牧场建设类型上,要更加侧重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直接受益的、以贝类底播、增殖放流等为主要形式的增养殖型和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适度推进以人工鱼礁、 “海藻床”等为主要形式的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


       (二)依托现有基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渔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创新和拓宽工作思路,努力扩大其内涵和外延。克服海洋牧场建设就是“高大上”的想法,坚持“海洋牧场是个筐”的理念,突出在“牧场”两个字上,想办法、做文章、下功夫,将目前正在采取的增殖放流、底播增殖、人工鱼礁建设等资源养护增殖措施以及浅海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现有养殖生产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尽可能纳入海洋牧场建设范畴,把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渔业增殖业,作为今后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以整体推进。


       (三)突出区域性综合开发。要把尽快确定海洋牧场建设水域,作为巩固和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举,要把振兴渔区经济、提高渔民收入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并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建设在带动休闲垂钓和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作用,实现海洋牧场多功能化。从繁荣和振兴渔区经济的角度,参考日本方面制定“沿岸渔业振兴计划”等方式,以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坚持大工程、大项目设计,积极争取得到全方面支持,做到沿海渔民普遍受益。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方兴未艾。当前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要重点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海洋牧场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占用水域多、影响面广,前期论证规划不科学、建设布局不合理,不仅容易造成巨大的投入浪费,也会引起各方面不良反应。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全国和各地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在全面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适宜于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水域滩涂,合理确定海洋牧场建设区域、类型和规模,统筹安排好海洋牧场建设空间布局。针对近年来其他产业挤占渔业水域日益严重的情况,建议参考以往设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成功做法,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将海洋牧场规划或建设区域,作为渔业功能区域加以体现,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提供或预留充足的开发利用空间。


       (二)示范引领,多元投入。在海洋牧场建设发展初期,要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策、资金、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我国沿海适宜区域,加紧建设一批代表性强、特色鲜明、预期成效明显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做到先行探索、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投入支持的基础上,要以开放性姿态,积极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鼓励渔业以外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要尽快补齐我国渔业在基本经营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的“短板”,以海洋牧场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参照日本对海洋牧场的确权方法和我国对农用土地确权的办法,抓紧确定沿海渔民对所建设海洋牧场海域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维护好沿海渔民的正当权益。对渔民群体以外的海洋牧场投资者,要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并合理确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相应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海洋牧场的积极性。


       (三)立足服务,规范管理。在推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强化“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组织相关科技力量,对海洋牧场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积极开展拟建设海域基础调查,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对海洋牧场选址、礁体设计、投放施工、增殖品种选择、开发利用方面等进行科学指导。要积极争取投入,加强海洋牧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增殖苗种生产与供应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为渔民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要抓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强化各项监管措施,确保各地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规范和有序开展。


来源:中国水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